解决这一万工匠和古籍的问题,其实不难。

       赵维选了一个“好日子”,让海娃起航,名义上当然是回到中原去。

       转头就去找伯颜理论,“丞相拿我当傻子玩呗!?”

       弄的伯颜一愣一愣的,“侯爷这是......”

       “嚓!”赵维言语不善。

       “要不是本侯多了个心眼儿,找明白人问了个分明,都不知道私养工匠是特么死罪。丞相倒是说说,这是为何?为何不早说?盼着本侯早死呗!?”

       “嘿!”伯颜气乐了,心说,你说你算个什么东西吧?

       “侯爷可要把话说清楚,我伯颜可是从未怂恿侯爷拿那批工匠的,全是你自己以为占了便宜。怎还怪罪到我的头上?”

       “......”

       赵维涨红着脸色,却是一句话也顶不回去,只能自己吃了哑巴亏。

       伯颜暗笑,也知这草包除了大喊大叫,没别的本事了。

       也不翻脸,凑到近前,拍了拍赵维的肩膀。

       “其实啊,侯爷也不用为此烦心。陛下抬爱,对侯爷另眼相看,这点工匠也不至于问罪。大不了等船队登岸之后,放一些给陛下,侯爷少留几个玩玩,陛下是不会怪罪的。”

       这倒是实话,你一下弄一万来的,肯定不行。留几个玩玩儿,忽必烈也没那么小心眼。

       赵维皱着眉头,似乎把伯颜的话好好想了想,最终摇头。

       “算了,咱是个前朝的降臣,可不比丞相尊贵。还是别惹老爷子的好,我不要了,行了吧?在高丽一登陆,咱就都交上去,一个也不留!”

       说完,气鼓鼓的就走了。

       伯颜看着他的背影,调笑道:“真不要了?”

       “真不要了!”

       “那要不要本帅帮你写进战报之中,呈上去?省得万一路上出什么差错,侯爷说不清的。”

       结果,赵维一个旋身就返了回来,“要写!”

       瞪着眼珠子,“一定要写!而且还得写上,是我赵维亲自擒获的一万工匠,献与老爷子!”

       伯颜无语摇头,“好好好,都是宁国侯的功劳,没人与你争。”

       伯颜心说,要是朝中都是这种不带脑子的浑人那该多好,省了多少勾心斗角?

       赵维也心说,还特么有这操作?

       他就是来报个备,让伯颜知道他不要了,结果还能写到战报里。那将来出了问题,可就更跟他没关系了。

       ......

       两天之后,东瀛海域狂风大作,来自北方的极地寒流与南方暖流于东瀛西岸交汇。

       长年在海上奔波的老海工都说,这么大的神风,几十年都未必一见,却是不知要沉多少海船。

       元军这边自然未能幸免,虽大风一起便闭港不出,可还是有不少兵粮战船沉于大海。

       这其中,就有赵维缴获的那一万工匠和运书船。

       “他娘的!”

       城府极深的伯颜得到消息也不由暴了粗口,看着写好的战报,心说,这小子命不错啊!还真让自己说着了,路上真出事了。

       战报未发,按理说,伯颜可以随时修改,把答应赵维那段儿删了去。

       可是,为什么要那么做呢?他和赵维又没什么大仇,而且还得指望他背锅呢!

       “发回大都,面呈陛下。”只当是还他个人情罢了。

       ......

      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      伯颜还了赵维一个人情,赵维也在想着是不是再多给伯颜一个人情。

       谢叠山看待金泽文库的举动,加上自己对后世有限的一点见解,倒是提醒了他,这特么是个机会!

       为此,特意找叠山先生商量了一下,“先生,我想借入京都的时机,断了天皇一脉!”

       谢叠山一愣,“这是为何?不是说,只有那后宇多天皇见过你的真容,托付王道长用毒除之便可,何故波及亲族?”

       赵维:“实话告诉先生,后宇多我都没打算让他死!”

       “啊?”

       “我原本的计划是,把后宇多也弄到扶桑去,由朝廷幽禁。

       这是给东瀛留的一个后手,万一将来成了我大宋的隐患,便可以把后宇多天皇抬出来,扰乱东瀛内部。

       至于其他天皇一族,爱降元就降元,爱依附北条时宗就依附,咱才不管呢!可是现在,我有点改变主意了。”

       叠山先生瞪大眼睛,不可思议地看着赵维。

       他居然能想得那远,说明这孩子长大了不少。

       “那因何改变主意呢?”

       赵维:“我想绝了天皇一脉,彻底断了东瀛文化的根源。”

       东瀛文化,一部分来自汉学;另一部分,也是他们为之骄傲的,可能就是自有史以来便是天皇一系传承,从未断绝了。

       天皇,与其说是东瀛的皇帝,不如说是东瀛的根基。

       即使幕府专权与天皇内斗等等,做的再怎么激烈,也从来没动过取而代之的心思。

       这已经是一种习惯,更是信仰。

       也就是说,天皇在东瀛百姓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。臣再强,主再弱,顶破大天也只能为曹操,绝不可能出现曹丕。

       对社会的稳定,还有后世东瀛的崛起,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。

       赵维觉得,不如老子一步到位,搬空了你的书库,再绝了天皇的种。

       最好北条时宗识趣儿一点,借着大移民和天皇死绝的机会自立称帝。

       那东瀛不就彻底和原本历史中的那个东瀛说拜拜了吗?

       可是赵维没想到,叠山先生对于这个想法坚决反对,“不行!”

       “为什么?”

       “因为太危险!”

       “怎么讲?”

       先生道:“你主张不速攻东瀛,在本洲转了好几个月。这一点虽说违背了忽必烈的旨意,但是自己的臣子什么样,忽必烈还是清楚的。

       他知道,一个小小的宁国侯左右不了那些蒙古悍将,是伯颜愿意慢下来,才可能采纳你的意见慢下来。

       只要战事不遇大的挫折,不需要一个替罪之羊来给朝堂一个交代,还是有一定的机会宽容处理的。

       但是,一但你杀了天皇,那就必死无疑!”

       “为什么?”

       “因为这不单单是一个东瀛的问题,涉及到所有元朝周边小国。东瀛天皇被元军杀了,谁还敢投降元朝?必顽抗到底!”

       谢叠山神情严肃,“这会给忽必烈征服安南、吴哥、爪哇诸国带来很大的阻力,忽必烈必不容你!”

       好吧,赵维只顾着想怎么借机灭了东瀛的火种了,却是没先生想的周全。

       “可惜了!”

       “殿下当知,借纨绔之名委身大都,凡事都要有度。有些事殿下可为做,有些事却是万万碰不得。”

       “嗯。”赵维虚心受教,已经习惯了受叠山先生的点拨。

       “那就不碰,按原计划掳走后宇多,给东瀛留着天皇。”

       话刚说完,伯颜就急匆匆地闯入谢叠山营帐,“先生快看,陛下有诏!”

       吓了赵维一吓,还好没让伯颜撞见二人谈话。只不过,心生疑虑,忽必烈的诏令?什么急事?

       结果谢叠山一看,登时惊的不轻,竟抬头直勾勾地看着赵维。

       “怎么了?怎么了?”

       赵维装起浑人本色,“什么事慌慌张张的?”

       自先生手中,一把抢过圣旨,“!!!!”

       赵维也惊了。

       圣旨上乱七八糟的一大段就不提了,只有一句最为显眼:

       “东瀛弹丸小国,负隅顽抗,愚蠢至极,屠其夷都,以宣天威!”

       “屠屠屠屠...屠其国都?”赵维以为自己看错了。

       伯颜那边却道:“准确的说,是屠尽天皇族裔!”

       嚓...赵维暗骂一声,老爷子这是咋了,怎么净帮着自己想呢?

       刚说完要杀天皇,圣旨就来了,你说这事儿闹的。

       可是,为什么啊?

       赵维想不通,杀了天皇对忽必烈有什么好处吗?

       ......

      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      多说一句,明天中午12点上架,就不写什么上架感言了。

       大伙如果方便,就多来捧捧场。

       谢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