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台和作品,哪个更重要?

       这个其实是一个很难讲明白的问题,通常来说,平台对作品的加持作用更大。

       一个好的平台,可以将一部好的作品,推向给更多的读者,所以,当两本杂志的销量差别太大时,平台的作用就会显得非常关键。

       这一点,沈昕深有体会,他在绘制《y’s》时,就清晰的感受到过,一个好的平台能对作品有多大的加成。

       所以,沈昕在离开《neagazine》虽然是新创杂志,但它的身后可以动用的资源,却不是二线杂志社可以相比。

       所以,沈昕才有了刚才的说法,并非平台不重要,而是如果几个平台之间,没有拉开绝对的差距,他就有选择的机会。

       再者,他本身在国内也有很高的知名度,只要平台不是太差,无论在哪个平台,其实都差不多。

       尤其,在网络时代来临之后,平台的作用同样被模糊化了,此外,能在d版网站拿到第一或者前几名的漫画,同样很有人气。

       《icfuture》当然也懂这些,因此,合同里才有一个条款,在合同期间,漫画家不许向其他杂志供稿,为的就是避免这种情况。

       王闻弘和颜菲嘴巴微张地看着沈昕,没想到他能说出这么硬气的话来,尚浩志也非常惊讶。

       他在这件事上,无疑站在杂志社一方,这是因为他是《icfuture》的总编,他要维护杂志社的利益,但他又不想让沈昕离开《icfuture》。

       这就有了矛盾。

       平心而论,沈昕的话虽然听起来很让人难受,但又是事实。

       不说远处,就拿最近一段时间来说,《钢炼》在欧洲和米国大火,和《icfuture》的关系并不大,而重点推起来的《摇滚之王》也只是火爆了一个多星期,便被《钢炼》压了下去。

       虽说有一定的偶然性,但谁也没料到《钢炼》会在西方大火,也没想到《钢炼》在《icfuture》大推《摇滚之王》的时候,动画正好播到最精彩的地方,热度由国外再次传到国内,让本来人气就很不错的《钢炼》,瞬间火爆起来。

       《钢炼》的大火,或者说沈昕现在的成绩,已经跳出了国内平台,说的再直白一些,国内没有平台能捧起一部在全球都有一定知名度的漫画,决定作品上限的,始终是它的质量。

       双方正在谈判,这些话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。

       无论是鲍继意,还是沈昕,都在极力给对方施压,降低对方的优势,借此来增加自己的筹码,以便在这次博弈中,占据主动。

       但无论沈昕,还是鲍继意,他们都清楚一点,主动权已经不在《icfuture》的手里。

       这一点,可以从两个人的态度判断出来。

       在沈昕说出几家平台对他来说“差距不大”时,鲍继意面色瞬间流露出寒意,但硬生生地没有反驳,说明他也在衡量反驳这句话后,沈昕的反应。

       然而,沈昕做事又让人捉摸不透,有时候很好说话,但有时候又很难缠,万一猜错,双方就没有合作的机会了。

       鲍继意盯着沈昕,心中思忖下一句话的得与失。

       沈昕留下,杂志社还可以重整旗鼓,挺过难关;沈昕离开,《icfuture》铁定要重新洗牌,届时面临其他杂志,《icfuture》的处境便会很艰难。

       但同意沈昕的要求,那就相当于有了例外,以后,其他漫画家也就有了念想。

       几个人保持着沉默,目光落在鲍继意身上。

       “沈老师……我们各退一步,我们同意只要你下部作品的漫画版权,但请你不要在其他平台连载。”鲍继意深吸一口气,耐心说道。

       杂志社的竞争力就在于作品的独特性,“我有,你没有”才能吸引到读者。所以,放弃版权,看似对《icfuture》有一定的经济损失,但易书文化能够接受。

       沈昕在其他平台连载,对《icfuture》造成的影响,比放弃版权更大。

       “鲍董,我知道你的意思。但是,不可能。”沈昕深吸一口气,“作者,包括我在内,都是要靠状态的。作品成功的偶然性很大,万一失误,接下来的几年时间,可能都没办法缓过来。一部作品是否成功,对杂志社的影响可以控制,但对作者来说,一旦作品没能起来,处境便会艰难起来。我没办法将所有的‘鸡蛋’,都放在一个‘篮子’里。”

       “我不这样认为。当然,沈老师绘制的三部作品,质量都很高,但如果沈老师因为精力分散,导致作品质量下降,我们的压力也会很大。”鲍继意意味深长地说道。

       只画一本和双开的压力,完全不一样。鲍继意不怀疑沈昕的实力,而是怀疑其是否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。

       尚浩志连连点头,鲍继意的回答软中带硬,算是不错的回答,就看沈昕怎么应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