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帝国元年,这是八月八日。

       桂花飘香的八月,中秋临近,天气凉爽,不冷也不热。白天,天高云淡,天特别的蓝,云特别的白。

       在汉京,新帝国刚刚成立。

       到处都是欢呼游行的人群,彩旗飘飘。

       “在这个日子出生真的是太好了。”

       “马车再赶快点。”

       张看着那街道上拥挤的人群,心里很是焦急。尽管有卫士开道,可速度依然缓慢。

       儿子就要出生了,他实在是太焦急。

       等不了了,他推开车门。

       “殿下!”

       “我跑回去更快点。”张奋力的在人群中向着张府跑去。

       今天上午,他的父亲正式从他的姐夫手里受禅登基,建立了崭新的帝国。而他的母亲崔莺莺,也被正式册封为皇后。

       他自己也已经被册封为皇太子。

       他是嫡长子,一直以来表现也不错,受封为皇太子理所当然。禅让仪式后的登基大典非常的隆重和盛大。

       不过张心里却一直记挂着家里。

       在他早上出门前,妾侍王氏就已经阵痛,可刚才大典结束,他得到消息王氏居然还没能生下来。

       “帝国万岁!”

       “伟大的中华万岁!”

       街道上,全是兴奋的人群,他们欢呼,他们热切。

       张在护卫的帮忙下,好不容易在人群中挤出一条路来。

       从皇宫到张府,短短的一段路,他却连衣服都挤破了,浑身是汗。

       “殿下!”

       老管家看见张这么满头是汗,还带着狼狈样不由万分惊讶。

       “怎么样了?”

       “还在产房。”

       “这么久了还没能生下来?”张眉头紧皱。

       他大步入内,来到产房门口。

       “殿下,你不能进去。”

       “给我让开。”

       “让开。”

       几名产婆只得退下,张推门抢进屋里。王氏还在大喊着努力生产,但胎位不正,一群经验丰富的产婆已经努力许久了。

       “殿下。”

       王氏看到张进来,叫了一声。此时的她,披头散发,满头汗水,声音嘶哑了,经过了一个上午时间的生产,她几乎力气全无。

       “参汤呢,老参汤准备了没?”张心疼的握着她的手。

       “殿下,已经喝过参汤了。”

       若没有这百年老参汤,只怕根本撑不到现在。

       一名产婆示意张到一边说话。

       “仆妇等无能,只怕殿下要有心理准备。”

       “请问殿下,到时保大还是保小?”

       张咬牙,“我两个都要,两个都给我保。”

       “万一?”

       “保大!”

       这里,门推开,李丽质进来。

       “保小!”

       这位前皇家公主,此时很坚定的对产婆道。“保小,真有个万一,需要取舍,保小。”

       张转头怒瞪妻子。

       李丽质对丈夫道,“这种难产最是危险,保小可能性更大些,若保大,只怕两个都保不住。”

       张甩袖扭头离开。

       王氏再次叫喊起来,那叫声,让他心急如焚。

       说到底,这也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。

       “保大!”张回到产床前,握着王氏的手,对着产婆喊道。

       “殿下,那样太危险了?”

       “按我说的做。”

       王氏是张在琉求时收的,先是外室,后来得张超教训,改纳为妾侍。王氏的父亲王弘直,是琅琊王氏人,武德进士,后在张幕府中效力。他将女儿许给张,这个王氏确实得张喜欢。

       琅琊王氏过去号称华夏首望,顶级门阀,尤其是在晋南北时,更是鼎盛,史称王与马,共天下。

       不过在侯景之乱时,王谢不肯与侯景联姻,被侯景毁灭,到如今,王氏家族还在,但实际上算是彻底没落了。过去,王氏家族出了几十个宰相、几十个皇后、几十个驸马等。

       而现在做为王导后人的王弘直,过去真投身在张超之子张麾下做一个幕僚。不过做为曾经的顶级门阀,虽然家道中落了,但许多优秀的特质还是在的,比如对儿女的教育等。

       王氏就是一个才女,既美丽又温柔还充满才气。

       相比起父亲为张娶的正妻长乐公主李丽质,张更喜欢王氏。长乐比张大几岁,婚后两人的关系,并不是很亲密,李丽质反而总是让他有些敬畏。

       一来是其身份贵为公主,二来她年纪大他一些,性格上也比较强势些,加上远离中原,夫妻远隔,遇上王氏这么温柔的女子,自然深得张的喜欢。

       “产房阴气重,殿下不适合呆在这里,请殿下在外面等候。”李丽质见丈夫那般关切王氏,心里确实有些不太舒服,当初她在京生产的时候,丈夫都还在外面。

       甚至婚后几年,其实相聚时间很少。

       丈夫回来也有三个多月了,可也常在外面跑,在府中的时候,也与王氏谢氏顾氏萧氏等呆的时候更多。

       崔莺莺也特意从宫里赶回来了。

       听说难产,也表示必要的时候,保大。

       子嗣虽然重要,但人更重要。

       张坐在一侧焦急的等候。

       也不知道等了多久,终于有侍女快步跑来报喜。

       “恭喜太子殿下,王氏刚产下一子,母子平安,六斤四两。”

       张长松口气,起身要往产房去。

       侍女连忙道,“皇后娘娘吩咐,让殿下暂时不要过去了,等那边收拾好了再见也不迟。”

       府中管事们纷纷来向张恭喜道贺。

       “恭喜殿下,又当父亲了。”

       张也笑,又当父亲了,他如今都已经有两个儿子了。

       “殿下,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。”

       “有什么你说直说。”张对自己的侍卫队长道。

       那队长左右瞧瞧。

       “殿下今日被册封为太子殿下,成为帝国储君。殿下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呢,谁是太子妃?”

       张怔一下,谁是太子妃?当然是李丽质,他是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。

       “殿下,长乐公主她可是前朝公主。若她为太子妃,则她所出长子就是嫡长子,到时就是东宫继承人。可是,只怕会有很多人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。诚如,当初长孙皇后去世后,太上皇也曾想过要立杨妃为后,一样为大家所反对,为何?因为杨氏是杨广之女。”

       张还真没有想到这么遥远去。

       “可李氏是我妻子。”

       队长是张的伙伴骑士,打小一起长大,可以说关系有如兄弟般。他此番话,确实是为张考虑。

       李丽质毕竟是李世民的女儿。

       张超代唐,夺了李氏的江山。总不能将来新朝第三代皇帝,却又成了李世民的外孙吧。

       “承乾此前,可是提出过要和殿下两位姐姐离婚的。”

       “离婚?”

       离婚不算什么很少见的事情,甚至皇家的太子、亲王等与自己的妻子离婚的事情很多。主要还是卷入一些斗争之中,比如历史上唐朝的肃宗李亨,就曾经两度离婚,韦妃、杜妃都卷入朝争之中,最终他被迫两度离妃。

       “我听说七郎都要与长孙氏离婚,殿下莫落于人后。”

       张七郎就是张家嫡三子,他是与长孙无忌之女成婚,而嫡二子则是与崔干之女成婚。

       张七郎现在要和长孙无忌女离婚,然后娶苏烈之女。

       苏烈是当今朝中最得皇帝倚重的元帅,而崔干也是新晋翰林院学士。

       崔莺莺生了五子四女,四子订的是京兆韦氏,五子订的是弘农杨氏,这两个还年幼,真正对张比较有威胁的兄弟还是二郎和七郎。

       这两位嫡兄弟,年纪既长,而且妻子也都是朝中重臣之女。

       张若不与李丽质离婚,那么对他的太子地位确实是不稳的。

       “可我虽与长乐关系不密,但她入门以后,也从没有什么做错的地方。”

       “殿下,她是李世民的女儿,承乾的妹妹,她身上流的是李家的血,这点就足够了。如果她没有生儿子还好些,可现在她有儿子还是长子,这始终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啊。”

       张犹豫着。

       他今年十七,但对于权力的本质还算看的清楚,见多了篡位、兵变,也看多了李氏皇族内斗。

       他很清楚,他和兄弟们的关系虽然亲密,但如果真涉及到了权力,肯定也不能避免。

       如果他出现漏洞,肯定会被攻击。

       尤其是那位二弟大宛国公张珲,也不过比自己晚出生了那么半个时辰而已。都是嫡子,还是一母三胞胎所出的胞兄弟。

       他这两年在琉求干了不少事情,练了不少兵,征服了几十万山夷。但那位胞兄李珲在大宛也没闲着,那虽远在天山北,却是极优良的一片封地,易守难攻,谷地肥沃,还盛产汗血宝马,又处在丝绸之路上。

       大宛本就不比琉求是近十来年才开发的,大宛可是拥有千年历史,汉朝时就兴盛一时。在过去海上商贸没这么兴盛时,与西方贸易多走陆上,大宛正是一个必经的要地。

       自己的兄弟李珲这两年在大宛,接收了这么强大的一份产业,招兵买马,招贤纳士,聚集的实力完全不弱于他。

       如今,帝国新建,他被册封为太子。

       而这位大宛国公,还不知道要被册封为什么国王。

       “非离婚不可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