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夫子。”顾渝来到学堂里,对着严夫子俯首作揖,“松年才入中州,承蒙圣恩做了皇子伴读,今日入学。敢问夫子,不知这边束脩多少?”

       “束脩能有多少,不过一月三千钱,能买些鸡鸭鱼鹅,日日果腹便好。”严夫子哂笑。

       顾渝知道严夫子这些名儒看不起那些从边境或者偏远地方来的人,也没有说什么,从箱笼里拿出三吊钱,作了揖放在桌案上。

       在北陈,一吊钱便是一千文,即一两白银。

       三吊钱他在西州用半年都还能省出不少,到了中州这儿,却只是一个月的束脩。

       而他的月银,因为顾崇安有西州作为封地,所以一个月也有数百两银子。

       支付束脩是绰绰有余,但是想要干些别的事儿,就有些囊中羞涩了。

       吃了一辈子半的穷,好不容易能享受上富贵,得想办法敛点财才行。

       思绪万千间,严夫子收了顾渝的束脩,淡淡开口:“既然来了国子监,便要遵守国子监的规矩。若坏了规矩,老夫不管你是王侯还是世家子弟,一律戒尺伺候。”

       “……喏。”

       很像古代版严师。

       严夫子命书童给顾渝送来一套书籍,顾渝坐在楚怀修位子的旁边,开始翻阅书籍。

       无非是些四书五经,还有名人古文。

       无聊。

       须臾后,鸡鸣起,国子监;陆陆续续来了一些公子哥儿。

       他们多是京圈出来的贵公子,个个身份煊赫,其中不乏皇族子弟。

       而像世家子弟,家中大多设有府学,也不会千里迢迢跑来中州念国子监。

       因为圈儿不大,这里的小郎君们都是自幼相识的,见到顾渝这张陌生的脸,很快开始小声议论。

       “听说七殿下收了一个伴读,是定远侯世子,这厮这般陌生,瞧着也不像中州人,莫不成他便是那定远侯世子顾渝?”

       “他坐在七殿下旁边,不用脑子想都知道是他的伴读。”

       “七殿下生得那般俊俏,怎么收了一个这么不入眼的做伴读?”

       “是啊,看着黑不说,还有一股子乡野之气,你我可须得离他远点,免得被他沾染了。”

       “嗯,有道理。”

       “……”

       众人议论着,看着顾渝的目光渐渐从好奇转为嫌弃。

       顾渝低着头,看着书,恍若未闻。

       (系统,我黑吗?)

       【额……宿主,你知道戏剧里面的包公吗。】

       【你俩就像同胞兄弟。】

       顾渝:“……”

       行了不用说了,他在西州野了十三年,不黑才怪。

       等过两年,皮肤就会白回来了。

       【啧啧,宿主竟然也爱美。】

       (傻子才不爱容貌。)

       “顾家哥哥竟也看起论语来了?”一道温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

       顾渝侧头,看见一个白衣胜雪的少年笑眯眯坐在自己旁边。

       “殿下。”顾渝准备起身作揖,却被楚怀修按住。

       “在国子监,你我都是夫子的学生,不必多礼。”

       “喏。”

       严夫子看了看时辰,敲着戒尺朗声问:“人可都齐了?”

       “禀夫子,太子殿下抱恙,未来国子监。”书童作揖。

       “那便开始吧。”严夫子习以为常,开始考验各位书生的功课。

       考了一半,却没有几个肯好好背书的,严夫子那把戒尺基本未曾停下。

       片刻后,严夫子臭着脸开始讲课。

       今天讲的是论语。

       顾渝的桌子靠着落地移门,听得十分没意思,便侧头看向窗外。

       已是九月,堂中枫树红叶飘落,带着飒爽凉风从书堂穿过,吹起每一个少年郎的衣袍。

       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尔等何解?”严夫子放下古卷,扫向众人。

       众人埋头,生怕被严夫子点到起来回答问题。

       倒是楚怀修大大方方地坐着。

       严夫子没有点他,而是看向在那发呆的顾渝。

       他心头哂笑。

       乡野来的就是乡野来的,入不得台面。

       “齐渊,你以为此句何解?”严夫子收回目光,随意点了一个人。

       被点到名字的少年郎目光一滞,站起来支支吾吾想了一阵,硬着头皮开口:“学生以为……是清晨明白了大道之理,哪怕晚上为之死去,也无甚关系。”

       见他唯唯诺诺的模样,少年郎君们暗中低笑。

       “肃静。”严夫子一拍戒尺,书堂立刻静了下来。他看向齐渊,微微颔首,“不错。”

       随后又看向顾渝,故意拔高声音:“顾渝,你以为此句何解?”

       一见严夫子点了新来的人,诸位少年郎纷纷侧头,抱着吃瓜的态度戏谑般看了过去。

       一个乡野来的,就读了几天书,能懂什么大道理呀。

       顾渝回头,见到他们嘲笑般的面容,站起身作揖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表意是如齐公子所言,却还有一层引申意。”

       “且说。”严夫子挑眉。

       “学生以为,学而时习之。学习大道之理,不仅在于学习,更在于实践。好比武将精忠报国,疆场厮杀,为足下土肝脑涂地,那便是‘朝闻道,夕死可矣’。”

       秋风凉爽,明亮的书堂中,少年一字一句,谈吐清晰地用简单的话解释着复杂的古句。

       阳光落在他那张黑乎乎的脸上,让少年长眉下的眼睛分外清亮。

       顾渝一番话落下,在场之人皆静默,随后面色各异。

       严夫子一脸赞许地点头:“好!如此解释‘朝闻道,夕死可矣’,倒也不错。”

       随后又开始讲解其他的古句。

       顾渝坐下,继续看着窗外发呆。

       却不知楚怀修正挑眉看着自己。

       想不到,顾家哥哥学了几天书,竟能悟出这般道理。

       果真有聪颖之姿呢。

       后面,严夫子又相继提了几个问题,又刻意点了顾渝,顾渝都给出了不错的解析。

       严夫子缓缓抚了一把美髯。

       看来,人不可貌相啊。

       是他有眼不识泰山了。

       入学第一天,顾渝用一番不算精巧的解析,在国子监站稳了脚跟。

       也因此树了不少敌人,尤其是那个齐渊。

       在他回答之后顾渝给出了解析,还获得了严夫子的夸赞,齐渊感觉顾渝踩着自己的脸在博得名声,回去之后直接和自家爹娘告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