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来是权宜之计。

       等等,权宜之计也不行啊。

       要是以后知道自己没死,李隆基又不收回旨意,那不是成真的了?

       而且这时候,唐女以丰腴为美。

       指不定李虫娘就是个小胖墩。

       再说,我也没见过李虫娘这个混血儿啊?

       这不是坑我吗?

       李易连忙反应了过来,开口道,“陛下,不可啊,这样的话会毁了公主的清誉,还请陛下收回成命。”

       闻言。

       李隆基却是反问道,“那你可有其他方法?”

       “这个。。容臣想想。。”

       一时间,李易被问住了。

       伸出小手摸摸自己的肩上的头发,捋啊捋。

       而李隆基也不急,拿起了筷子,夹起了一块肉。

       准备放入口中时,旁边高力士却轻呼道,“陛下。。”

       “多嘴!”

       却惹来了李隆基喝斥。

       他明白高力士之意,暗指小心有毒。

       但李易就在旁边,李隆基岂能怀疑他暗害自己?

       而且菜既然能入这门,就必定经过了试毒,他李隆基又何惧?

       若是这是落筷而不吃,不是指明自己不信任李易吗?

       无视高力士的提醒。

       李隆基张口吃了这块肥肉。

       “嗯。”

       一咀嚼,李隆基眼眸亮了起来。

       随即双筷如飞,不停的夹着身前的菜,送入口中。

       并且倒了一杯杯铁血,自饮自啄。

       那模样,好像饿死鬼投胎。

       而身旁的高力士,见李隆基吃的这么香。

       也是喉咙滑动,垂涎欲滴。

       好想尝一口啊。

       也是头一次,见李隆基这么大快朵颐。

       也不知这菜,是施了什么法术。

       “好吃,美味啊。”

       最后,李隆基抚须大赞。

       桌子上只残留了些许残羹。

       吃饱之后,李隆基接过高力士递给的手帕,微微擦嘴,向沉思的李易问道,“易儿,可想出了办法?”

       “陛下,臣无用。”

       反应过来的李易,苦笑的摇头。

       他想了又想,都觉得不完美。

       比如让公主装有疾病?

       但万一吐蕃与突厥献上良医一看,那就不露馅了吗?

       反而会有损大唐颜面。

       又比如,找个人代替自己,称公主与那人已有婚约,却也想不到能找何人?

       现在的李隆基,内心谁也不信。

       恐怕就连自己,也是半信半疑。

       “那此事就这么定了。”

       李隆基当即拍板,又向李易安慰道,“以后你露面了,只要说服虫娘,同意退婚,那朕就下旨取消。这样你可放心了吧?”

       “臣遵旨。”

       李易那怕千万个不愿意,但李隆基话都到这份上了,自己再拒绝,那就有点不识相了。

       李易却不知。

       就在他同意这刻,李隆基的心,也放松了一丝,对李易的信任,也加了一分。

       “易儿,第一言,你已经道出。那第二言又是何事?”

       放松了的李隆基,面带微笑的问道李易。

       并且盯着剩余的两壶酒。

       “陛下,此酒为竹青。”

       李易拿起酒壶,向李隆基斟酒,言道,“这第二言,也在此酒之中,陛下不妨品味一下。”

       “竹青?。。”

       李隆基端起酒杯,轻嗅之,淡雅飘着竹之清香,不由的让人精神一震,头脑清明。

       入口,一饮而尽。

       “此酒,好自然。”

       李隆基赞叹。

       如同酒香一般,温和清晰,仿佛身处于竹林之中,感悟自然。

       酒杯放下,李隆基看着李易道,“易儿,这是想告诉朕,对待百姓要亲恭温和,表里如一?”

       “陛下圣明。”

       李易点头,而后道,“百姓如同江河,陛下如同江河之舟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”

       “这是荀子之言,也是太宗之感。”

       “如今安西战后,百废待兴,臣恳求陛下,降赋少税,让安西重新繁荣昌盛起来。”

       “这自古的丝绸之路,不可放弃,不可不管。”

       “更不用说,这是大唐的一条财帛之路。”

       “而今天下虽然太平,但饥饿无衣者甚多,臣再求陛下,各州之地,建立招工所。”

       “可为饥饿无衣之人,提供劳作,让他们自食其力。”

       “而残缺无能者,各州府官开设赡养居,可以照养。”

       “如此,大唐之民岂能不称陛下圣明,岂能不拥戴陛下,一心忠于我大唐?”

       李易话到此处。

       便没有再次开口,而是端起酒杯,一口饮之。

       等待李隆基的回悟。

       少时。

       李隆基的确被李易这番话,给惊愕住了,仔细思量了一番,皱眉说道,“易儿,朕下旨不难,难得是各州之官,不按旨意而来,阳奉阴违。”

       “反而让其他百姓,滋生不满情绪啊。”

       “陛下之言有理。”

       李易颔首,淡笑道,“此事也不难,臣不是开设了大唐报纸吗?这大唐报纸就能为陛下监察天下官员!”

       “只要陛下达旨,这报阁为皇家开设,任何人不得染指,促使各州之地,全力支持报阁开设分阁,臣自有办法让各地官员老老实实的。”

       “当然,水清则无鱼,陛下要的是他们办实事。”

       “如果他们一旦不依照圣旨而来,报阁自会公之于众,向百姓告知真相,查处各官,而不是怨恨陛下昏聩。”

       李隆基并未因李易,话中的不敬之言而发怒,而是若有所思的叹气道,“朕总算明白,易儿为什么要开设报阁。”

       “你不是想操作百姓言论,你的目的是想广开民智,让天下百姓知晓天下事,不被谎言所欺骗。”

       说到这里,李隆基停顿了一下,冲李易笑道,“易儿,你真是个天才,也许你真是上天派来整救大唐的。”

       “陛下说笑了。”

       李易讪讪一笑,继续说道,“臣今日所说的只是其一,还有的臣就不再说了,先将报阁遍布大唐,各州之地,开设招工所与赡养居试试再论。”

       “有这些便够了。”

       李隆基抚须,他也不贪心,也知道现在只能做这么多。

       急不来。。。

       于是,李隆基再次开口说道,“易儿,安西之事,朕会专门派人负责此事。”

       “此前你举荐张辽,前去镇守碎叶城,朕也明白你的意思,想必是在防备吐蕃。”

       “朕回去,会下令再调五万精兵给张辽,并且允许张辽在安西自行招兵,希望以后安西能够无恙。”

       李易闻言,眼眸微闪,“陛下放心,安西定然无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