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的同僚居然如此无齿!

       干出这等损人利己的事来。

       他们要是有破局之法,还用着低头装傻鸟吗?

       重仗十棍,他们都准备挨了。

       毕竟是朝之重臣,千牛卫不可能将他们打出好歹,李隆基也不可能将他们如何。

       躲避今日再说。

       可是现在呢?

       居然被这群蠢货背后捅刀子。

       李林甫等人,气的是牙根痒痒。

       真想冲上去,暴踹眼前的朝臣。

       不过……

       他们已经感觉到,李隆基将目光注视到自己的身上,使得几人如芒在背,不得不抬起头,瞄向李隆基。

       “哥奴,国忠,安儿,尔等三人被众卿极力推荐。那尔等三人,便将自己的破局之策说出来吧。”李隆基看着三人抬头,眼眸微闪的开口道。

       至于其他几位有份量的大臣,李隆基则是选择无视。

       他原本是想将李林甫三人,放在最后询问,让他们多思考一段时间,至少给自己留有希望。

       怎奈朝臣争先恐后的推举三人,李隆基只得提前将三人点出。

       “这……”李林甫三人如同吃了苍蝇似的,面容愁苦在一起,不知该如何回禀李隆基。

       “怎么,尔等三人无话可说?”李隆基见三人迟迟不语,语气变得冷漠起来,“朝臣都皆视尔为榜样,可尔等也如此不堪重用,那朕要尔等三人又有何用!!”

       “留下尔等三人,是在给朕,给大唐丢脸吗?!”

       “来人…将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陛下,臣想到了破局之法。”安禄山第一个撑不住,未等李隆基大动肝火,挺着大肚子,跪伏而出。

       其实他比李隆基还着急,毕竟平卢等地可是他的老巢,他的家底全部在那里。

       已经损失掉的十五万平卢军,让他心痛无法呼吸。

       如果在不及时阻挡膏同国,他还谈什么大业?!

       “还是安儿是朕之福星,快快言来。”李隆基闻言,喜上眉梢,情绪显得急切。

       “禀陛下,如今既然大唐兵力缺乏,何不向民间征兵,拉赴战场抵挡敌国?”安胖子双眸中隐晦的闪过厉芒。

       “民间征兵?”李隆基面容微微呆滞,稍喜之色一收,蹙眉道,“向民间征兵,费时费力,不经过训练,上了战场岂能拿住兵锋?”

       “又岂能有勇气去与敌国厮杀?!”

       李隆基连续两道质问,显示着李隆基此刻的失望,看向安胖子的眼神,微微有一丝变化。

       “陛下。”安胖子无感,再次开口道,“这已经是最好的破局之法,虽然民间征收的新兵,不能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。”

       “但却能阻挡敌国一时,为我大唐争取一丝喘息之机。”

       “只要与四国攻伐的一方胜利,便可以抽兵他处,解此刻的大唐危局。”

       “你这是要让大唐的青年去送死!”李隆基寒声喝问。

       他心知安胖子此言不错。

       但他如果这样做,大唐是能保住,可将会损失民心,大唐的百姓也不是傻子。

       届时的后患,比四国攻唐还要严重。

       上看之前的王朝,那个不是因失掉民心而亡的?

       李隆基虽然迫切的想要破局,但也深知这个道理。

       “陛下,民心可后续安抚,如今眼前的危局迫在眉睫,不尽快破局四国,大唐也会被四国打的支离破碎,请陛下三思啊!!”安胖子悲戚的呼道,重重的磕头在地。

       他有他的计算。

       大唐百姓在他眼里,无足轻重,他只关乎自己的利益。

       话说回来。

       他不是背锅人,失掉民心是李隆基。

       这也有利于他的大业功成。

       “民间征兵之事,尔不必在言,朕不同意!”李隆基怒拍龙椅,对安胖子都懒得看一眼。

       面带怒火的将目光看向李林甫,喝道,“哥奴你来说,朕给你三息时间,这次朕是认真的!”

       闻言,李林甫那敢等三息,连忙回道,“陛下,臣认为,调河西之兵去关内道阻拦突厥,调出朔方之兵,前去明州。”

       “只要一方破局成功,便兵回河西与朔方。”

       “此法虽然置长安于危险中,却是比民间征兵送死要好。”

       “这只是其一。”

       “有了朔方与河西解困,陛下便可下令民间征兵,快速训练可用将士,向关内道四处之地补充兵力。”

       说完之后,李林甫松了口气,他终于蒙混过关了。

       大唐都这副危机之局,李隆基一直不愿启用河西与关内道之兵,还不是想保他李家无事。

       只要李家在,有民心在,这大唐便不会垮掉。

       可是现在。

       李林甫抛出了选择题,要破局还是要李家,就由李隆基选择,不关他的事了。

       此刻,群臣听闻李林甫的话,与李隆基一样,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,在思考其中的利弊关系。

       唯有低头的安胖子,眼眸显露出喜色。

       只要李隆基敢调集河西与朔方之兵,他便会果断放弃安东之地,挥兵直指长安。

       不过……

       下一秒,安胖子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。

       因为这时候,群臣居然不同意了。

       “陛下,不可调动河西与朔方两地之兵啊,那样会让长安四处之地,处于空虚状态。”

       “一但发生什么事,到时候想要调兵回援,恐怕为时已晚。”

       “王阁老所言极是。”

       “陛下,只要长安在,大唐损失点边疆土地,也是可在接受范围内,若是长安有变,那可不止损失边疆土地那么简单。”

       “还请陛下三思啊……”

       群臣有自己的担忧,大半为自己,小半为长安。

       他们虽未言明长安会出何事。

       但朝堂所有的朝臣,都知道他们所言的意思。

       无外乎是有将趁大唐混乱之时起兵,谋反大唐。

       还有就是同室逼宫。

       不管成功与否,他们这些李隆基的臣子,会首先被针对。

       不死都会受尽折辱。

       “尔等所言有理,河西与朔方之兵不能动!”本来有些犹豫的李隆基,在听到群臣的话后,当即做出决断,否定李林甫之言。

       之所以如此坚定,是因为庆王李琮逼宫之事,给李隆基留下了深刻的阴影。

       安胖子的征兵破局。

       李林甫的调动长安腹背兵力。

       皆被否定。

       现在就剩下,还在原地踌躇不语的杨国忠。

       “国忠,该你了。”李隆基有气无力的喊道。

       安胖子两人都没有具体可行之法,他对杨国忠其实不抱有一丝希望,只是问问而已。

       谁料,杨国忠却脱口反问李隆基道,“陛下莫不是忘了,我大唐还有唐王?”